今天,我们从一个故事开始。 有一天,动物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了出来,管理员们讨论后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决定将笼子的高度从原来的3米加高到6米。 第二天,管理员们发现袋鼠又跑了出来,于是继续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了8米。 第三天,管理员们发现袋鼠还跑了出来,这让管理员们很紧张,决定干脆将笼子高度增加到16米。 正在管理员们施工的时候,一只长颈鹿和袋鼠聊天,长颈鹿问:“你看,他们会不会继续加高你的笼子?” “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故事结束,我们吐槽管理员们的马虎,也看到了发现问题的重要性。 解决问题从发现问题开始!问题的发生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它,是以在解决问题的根本上,便是“发现”问题,耳畸形也不例外。

目前大多数先天性耳廓畸形患儿错过耳模矫正的原因:早期没能及时发现。 耳模矫正技术针对的是婴幼儿耳畸形,矫正存在时间窗限制(出生后0-90天,部分耳畸形如隐耳除外),目前一般认为,矫正的最佳时间窗为出生后0-21天。越早矫正,矫正周期越短,矫正效果越好。

早发现早矫正不止是个口号!若是对耳畸形没有基础的认识,家长和医生都会容易忽略宝宝出生后耳廓形态健康的检查,患儿在第一时间无法“被发现”耳畸形的存在,错过矫正时间窗,只能等待长大后进行手术。

如何“早”发现?筛查很重要! 《国际小儿耳鼻咽喉科学杂志》记录,美国梅奥诊所作为试点研究医院,就“新生儿听力筛查期间同时筛查先天性耳廓畸形并进行非手术矫正”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在该研究中,新生儿听力筛查者接受培训以识别先天性耳廓畸形,使得患儿在新生儿时期开始进行非手术矫正。

2009年6月15日至12月10日,10名患儿(19只患耳)接受了治疗。 所有耳朵矫正前后均通过体格检查和照片进行评估。 矫正1-4周后,所有患儿的耳畸形都明显改善,没有皮肤刺激或破溃的情况。 研究结果表示:先天性耳廓畸形的耳模矫正在出生的前3天内非常有效,软骨具有可塑性。

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出生后24-48小时内进行,是识别耳廓畸形的理想机会。这项初步研究表明,通过受过良好教育的新生儿听力筛查者早期发现耳廓畸形是可行的,可成功通过耳模矫正。[2]

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苏钰、丁志伟、马坚凌在《新生儿耳廓畸形的早期认识和无创矫治》研究里提到,”国内家长普遍对耳廓形态畸形的了解、认知、重视程度严重不足,一般都持“等待+观望”的态度,寄希望于耳廓的自行矫正,甚至视而不见,极少采用积极的方式进行矫正。 令人惊讶的是许多儿科、耳鼻喉科及整形科医生也对该病的发生和治疗没有足够的认识和重视。往往导致就医不及时、错过最佳治疗时间,造成令人遗憾的结果。因此,亟需对耳形态畸形的非手术矫治的相关知识进行普及和推广。

通过正确的耳廓畸形的分型诊断,早期诊断并应用耳模矫正技术。 因为有矫正最佳时间的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梅奥诊所对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将新生儿耳廓形态筛查与新生儿听力筛查结合起来,目前我科也采取了该筛查模式,使筛查窗口前移,筛查人员规范化,诊断治疗及时化,取得了良好效果。”[3]

新生儿耳畸形筛查与新生儿听力筛查结合对于临床耳畸形耳模矫正的发展必不可少,及时发现耳畸形,及早就诊,是支撑耳畸形耳模矫正成功的重要因素,患儿早期矫正耳畸形,避免成长心理伤害及后期手术风险。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小儿学组 ,《先天性耳廓畸形耳模矫正技术专家共识》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9年5月第54卷第5期。 [2] Identification of congenital auricular deformities during newborn hearing screening allows for non-surgical correction: A Mayo Clinic pilot stud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ediatric Otorhinolaryngology 76 (2012) 1406–1412. [3] 苏钰,丁志伟,马坚凌.新生儿耳廓畸形的早期认识和无创矫治.中华耳科学杂志1672-2922(2018)01-38-4.